您的位置:首页 >栏目首页 > 投资 >

以数字技术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杭州样板”

多年来,杭州职业教育办学基础实、产业支撑稳、发展水平高。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结构层次和职业院校服务能力的需求变化,以及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强烈愿望,杭州职业教育还在积极谋划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为杭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域产教联合体强调在市域空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和教育资源配置,实体化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功能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体,实现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模式。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市域范围内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等有关各方的协同合作平台。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以杭州市经济开发区、钱塘高教园区两园融合体为母体,集聚区域内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四链”有效衔接、适应市场需求、匹配产业结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区域布局,打通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服务区域发展渠道,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集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高教园区于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先后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钱塘高教园区成立于2000年,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高校园区。园区有14所高校(8所本科、6所高职),30余万名学生,省部级重点学科10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分别突破600个、1900个、21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600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入驻钱塘高教园区的高校,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由杭州机械、化工、纺织、丝绸、轻工和西湖电子六所学校合并成立的杭州职工大学,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B档建设单位,自建校以来就与开发区、高教园区同生共长、互融互促。

当前,产业结构出现的高端化和融合化趋势,对于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结构、专业结构等都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亟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高水平区域产教联合体。面临目前存在的产教融合主体失位、资源错配、人才失衡等现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着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杭州样板”。具体而言,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是以政府强统筹构建精准政策供给机制,强化政府组织优势。依托杭州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优势,发挥“区政合一”叠加优势和政策牵引作用,统筹制定园、企、校三方协同的一系列组合政策,出台《杭州市钱塘区打造全省产才融合示范高地行动计划》《关于实施钱塘“领飞计划”打造新时代高能级产业发展战略平台若干政策意见》《杭州市钱塘区关于深化政校企合作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作方案》等若干文件。区市两级联动强化政策供给,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是以党建统领产教联合体建设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以党建联建破除壁垒、凝聚不同主体合力。通过联合区内不同主体党组织,搭建政行企校园协作的互动平台,创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党建联建示范阵地,着力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格局。发挥政治组织优势推动党建与联合体建设同向同行,实现政治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联建实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目标,构建“党建联建联合体”,开展“党课联学、人才联育、活动联谊”等活动,以党建联建引领人才模式改革,设计全程、全链路学徒制模式下人才联合培养路径,提升“举旗帜、育新人”实效。

三是以数字技术构建“共治共享、共引共创”产教联合体运行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数字技术推进多方资源集聚融合,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由杭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牵头成立市域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钱塘新区内重点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构成;联合体理事会各高校分别设立“产教融合促进领导小组”,负责管控协议执行情况,布局新领域、推进新项目;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容列入企业评级、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量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知识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根据量化结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并在企业发展、员工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激励。联合体内园区搭建科技、人才供需信息数字化共享平台,动态监测全域人才现状,定期发布人才需求报告,推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园区产业供需对接。发挥数字化改革的变革重塑效应,打通联合体内单位各类平台资源,进一步增强平台开放共享功能,打造“校融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

产教联合体不同于传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市域范围内政府、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关系,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共享共治生态圈的构建。校企共同体建设中“联而不合”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实体化的产教联合体致力于体现要素集聚的“联合”。政府、院校资源、企业、科研机构等共享共治,参与政策制定、课程设计、预算分配等决策中,通过合作协议,建立平等合作对话机制,共享资源和创新平台,构建职业教育资源集聚的联合体生态圈。在政府支持重大产教项目、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学校深化党建联建、区政合一和数字赋能的创新理念,在平台建设、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孵化等环节深度融合、深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互联互通,持续探索技术创新共研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共育工程等,深入探索基于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破解产教“合而不融”的困境,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

二是突出高职院校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中的主体作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条”为主不同,要凸显其政府主导,服务面向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向外辐射,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探索市域内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技能培训等一体化模式。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建立有效合作框架,确保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教育和就业市场之间信息畅通,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便调整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建立产业咨询委员会,由企业领袖和产业专家组成,提供行业洞察和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定制课程,使课程内容与就业市场的要求紧密匹配,促进经济和教育、价值和效率、创新和发展有机融合。

三是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警惕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多主体性特征所隐藏的风险,区域内既有高职院校,也有本科院校,隶属关系、参与程度、经费来源等各有不同,要实现产业园区与学校、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联合”成为命运共同体,亟需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指导委员会指导理事会稳步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发展,出台支持的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机制,探索除政府拨款外的如企业赞助等其他收入来源,资产划定、产权明晰,确保资源配置公平合理。探索有效的监管机制或设立相关机构,定期审核评估经费使用、人才培养质量等,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联合体规模化建设和运营,形成资金保障、配置均衡、监管有效、风险可控的长效发展机制。

(作者陈文岳 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雪城”牡丹江今冬打造镜泊湖冰火梦幻世界
安徽多措并举保护修复长江生态
深空嘉年华科普活动将于9月27日开幕 航...
缑旭飞:布达拉宫消防安全的“守夜人”
焦点访谈:金秋农忙好“丰”景
河北鸡泽发现一通明代“新建泰山行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