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8月15日电(李庆招)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开平,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所在地,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更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文化艺术之乡。
开平如何因地制宜盘活特色资源加快推动乡村振兴?近日,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开平以“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土特产”建强“优品矩阵”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资料图片)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在开平市马冈镇吉丰马冈鹅畜牧有限公司养鹅场,可听见此起彼伏的鹅叫声,这是广东四大名鹅之一的马冈鹅。池塘里,数千只马冈鹅拍着翅膀在水中嬉戏。在鹅苗基地,工人正在检查鹅蛋孵化情况,一排排整齐的鹅蛋在育苗机中等待被孵化。
开平马冈鹅。新华网 伍嘉炜 摄
聚焦“一只鹅、一杯茶、一只蛋、一粒米”,开平加快布局以马冈鹅、茶叶、禽蛋、丝苗米四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我们探索性开展了行政区品牌的培育建设工作,依托原创性劳动成果、原产地自然资源、原生地人文资源,创建了‘马冈优品’等6个镇级行政区品牌和‘开平优品’县级行政区品牌,构筑了‘1+6’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发挥品牌市场张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余中华表示。
据悉,2022年,开平市相继打造“马冈优品”“蚬冈优品”“开平优品”等“优品矩阵”,举办全国第一届区域品牌博览会,还谋划推动建设“侨心产业园”,借助华人华侨力量,为开平培育建设行政区域品牌保驾护航。目前,行政区品牌的探索性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冈鹅的毛鹅价格从建设“马冈优品”之前的11元一斤涨到现在的16元一斤,涨幅超过40%。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推动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
走进赤坎华侨古镇,绵延3公里的骑楼街古色古香,骑楼、风貌老街、侨乡民居……一步一景,百年商埠的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拥有370多年历史的赤坎华侨古镇是江门市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开平市致力于对赤坎华侨古镇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
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骑楼老街。新华网 伍嘉炜 摄
广东赤坎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副总经理朱元旻表示,项目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以历史场景为脉络、以传统碉楼骑楼为依托,形成集华侨历史文化、商业综合、休闲度假以及岭南骑楼建筑的景观聚集带。
如今,赤坎华侨古镇已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大型旅游度假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7月至8月份是暑假出游高峰,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赤坎华侨古镇是开平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余中华表示,近年来,开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以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年初开门迎客。此外,开平推动国家级非遗泮村舞灯、中秋游园会等文化表演进景区,粤剧《碉楼》常态化在赤坎华侨古镇演出。2023年1月至6月,开平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8.23%。
“侨”资源撬动“侨”力量 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开平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约103万人,遍布90个国家和地区。如何聚合华侨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开平深入实施江门‘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余中华介绍,开平打造了侨梦苑开平分园、江澳青年文创基地、赤坎侨小馆3大主要侨创平台,通过组织和承接研学旅行、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等活动,吸引港澳青年、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创新创业。
据统计,目前,开平共引入现代农业、文创、旅游服务等港澳台创业团队68个,吸引投资近2亿元;2023年上半年,到开平开展研学及结对交流等活动的港澳青年和华侨华人新生代已超5200人次。
余中华表示,开平牢固树立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观念,加强本土人才自主培养,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建立人才培养载体,并通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等培育一批“乡村工匠”;建强“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工作室等特色载体,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农业科技人才自主培育搭建平台,不断充实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质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参与 甄智美)